首页 > 重要工程 > 4·20、5·12、8·13应急抢险

杨全忠: 把“无缝对接”的概念引入防灾减灾

发布时间:2015-12-03 13:27:23 浏览次数:

杨全忠,是四川省地质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四川省水工环地质专家库成员,同时他还是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万村培训先进个人,在防灾减灾方面,杨全忠“有话要说。”

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杨全忠两次都是在成都某大厦的十三楼上经历的,两次他都比别人显得镇定,没有下楼。不过谈及第二次地震时,杨全忠说:“我当时还是有点懵了,以为自己还在做梦呢,不是有专家说千年之内成都不会发生强烈地震吗?怎么还不到五年时间又卷土重来了呢?”这次采访杨全忠,也颇费周折,早上约好中午,结果上午他就为一个地灾的勘察设计出差去了震区宝兴,直到晚上十一点才风尘仆仆赶回成都,好在我们的访谈就还是在这天深夜开始了。

5.12地震后,我一直从事防灾减灾的工作”杨全忠说:“我觉得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引入无缝对接的概念,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官方与民间的无缝对接,相关行业的无缝对接,专家与百姓的无缝对接。具体讲就是政府的意图一定要让民众领悟;行业间要打破壁垒,共同攻关;防灾减灾的知识要进一步向百姓普及,真正形成全域全民防灾减灾。”

5.12地震后,杨全忠与全国的水工环地质专家一样,应对的地质灾害大多都是地震造成的,杨全忠就曾亲自担纲全国特大泥石流——文家沟泥石流治理的设计工作。在杨全忠看来,尽管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但国土系统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应该与地震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实现联手互动,共同来探寻地震发生的规律。杨全忠认为,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借鉴,对彼此都有好处。他说几易其稿的文家沟泥石流治理设计,最终采用水石分治取得成功,而这些理念就是借鉴了水利系统的一些成果。5.12地震后,杨全忠一直致力于岩层裂隙的研究,究竟裂隙发育到何种程度,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始启动?杨全忠目前还与四川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联手,力求在实现裂隙发育的数学表达上有所斩获。杨全忠说:如果能够真正实现数学表达,那么地灾的防范就更加科学准确了。杨全忠指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隐性的危害更加可怕,对岩层裂隙的研究,就是要把隐形的灾害“揪出来”。从5.12地震后,杨全忠参与了数百处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其中包括抢通都汶路生命线,在杨全忠看来,西南地区山重水复,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强烈地震后,地质灾害更是变本加厉。地灾排查虽然有无人飞机、三位激光扫描等高科技的运用,但主要还得依靠人员到现场进行地质调查,而这些任务都落在地勘单位的身上,各地勘单位的排查在相邻区域上要力求做到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当记者问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与人类建设的关系时,杨全忠说,人类的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要有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其底线是必须在可控的范围内而不能失控,失控就会酿成大患。同时,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进行修复,力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5.12强烈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破坏力很强的地质灾害群,这对杨全忠的触动很大。从那时起,杨全忠开始着手收集有关地质灾害的野外资料,为此,他还自费购买了配有中长焦的准专业相机,同时,他阅读了大量有关地质灾害的书籍,为使自己的学识更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深刻,近期,他还开始涉猎西方哲学。“作为地质科技工作者,与防灾减灾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一定要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点名堂来才觉得无愧。” 杨全忠如是说。                        

金光



返回列表
留言咨询